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杏花劫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18 页

 

  怜华的历历指证,让人怎样也说不出斥责她的话。

  朱熹宣和王县令也只是在一旁沉着脸,闷声不响;所幸无他人听见她的逆言,否则任谁也保不了她。

  “怜华姑娘,不如你到本王的府里来吧,本王会好好地待你。”朱熹宣柔声安抚她过度激动的情绪。

  “不,怜华就算会饿死街头,也不愿接受大明王室的救济。”怜华满脸的气愤,她把赵池云的死归咎于大明朝的国微武衰,若不是这样的大明朝,她和池云何须为了守一生,而付出这样的代价!

  “怜华宁可为妓、为婊,也不能接受王室子孙……宁为妓……宁为婊……”

  像是疯了,怜华喃喃自语地走出公堂;没有人劝阻她,因为无言,更没有人敢再接近她,因为无意义。

  压下满腔愁绪,朱熹宣正色地睇着玉环彬。“环彬,今晚子时,本王想与你谈谈赌约的事。本王在干宁阁等你。”

  语毕,像是逃避怜华残忍的指责,朱熹宣随即离开公堂。

  “我会保护你的。”春雷不懂朱熹宣找玉环彬夜谈赌约的原因为何,可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,总是让他担忧。

  或许是受了怜华的影响,春雷深情地注视着玉环彬,像是瞧了一世也不厌倦般,他不想在失去后,徒留惋惜。

  玉环彬欣喜于春雷的顽石点头,一方面忧于怜华,又忧于朱熹宣的古怪,可她仍是扬起最灿亮的笑容,恣意地展现在春雷的面前。

  只要有他的相伴,她无所畏惧。

  春雷,咱们准备回杭州了!

  第九章

  “王爷?”玉环彬轻轻地开启干宁阁的门,望见一室的黑暗,有着一股窒郁的气流加上一道醉甜的香气。

  朱熹宣自黑暗中,低柔地应了一句:“本王在这。”

  玉环彬在一片黑暗之中,循声探了过去。“王爷,今晚好雅兴,对月饮酒?”

  朱熹宣倚在二楼上的窗边,欣赏着五月的夜空,让玉环彬一语双关的话,搅得思绪更加纷乱,不自觉地笑了,笑中充满无奈与苦涩。

  “环彬伶牙俐齿,吞吐珠玉,本王无以为对。”

  “王爷言重了,环彬无他想。”玉环彬走近他身旁的榻座,不等朱熹宣招呼,她自动自发地坐下。

  朱熹宣双眸深深地瞅着她,唇畔有抹似笑非笑的笑意,看得玉环彬忍不住地开口问:“王爷,环彬脸上有何不对吗?”

  “环彬,你确实是好胆量,明知身份已被戳破,仍然能够坦然地来到本王面前,实属不易。”

  “想必王爷已经知道环彬的真实身份。”玉环彬毫不在意身份被揭晓,反倒以往常一般的态度待他,无所畏缩。

  “玉环彬……本王是头昏了,才会忘了这个名字。”朱熹宣望着她半晌,才继续道:“五年前南京城内,贡茶世家因王公公恶意陷害,遭圣上下令围剿,玉氏一门惨遭灭门。”

  想起五年前,朱熹宣的唇边扯起一抹无以辩解的笑,像是自嘲,像是嘲笑着自己的无能。

  记得那时,他曾在圣上的殿堂上见过玉环彬一面;当时,那一个英气迫人的小姑娘已然散发熠熠耀人的光芒,有着一抹不容忽视的威严。也正是如此,玉氏一门才会遭此万劫不复的灭门惨事。

  而他那时只是刚晋位的王爷,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和那王公公对抗,他无能为力,只能看着玉茶庄在他的面前焚烧殆尽。

  这荒唐的朝纪中,他亦是默默无言,看着世代变迁,看着宦官狡臣,乱朝贼子,满堂为患,却无力平反。

  “王爷已知环彬真实的身份,何以约环彬至此夜谈?”

  他沉默不语,她却不了解他的用意。

  “本王是可惜了环彬的女儿身。”光是先前的秦府一案,朱熹宣已然对她刮目相看。

  “环彬倒不觉得有啥不好;含英咀华、吟风弄月,是颓势文人的无病呻吟,环彬可不爱;若是能同夫婿相守到老,偕手同心,环彬愿已足矣。”

  “是吗?”女人是该相夫教子,可这玉环彬不是寻常女子。“本王倒是对你为怜华翻案之事,倍觉欣喜。”

  “环彬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自当为蒙冤之人求个明白;否则,环彬将因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

  这倒是实话,她绝无法允许自己再这般的自我厌恶。

  “环彬可有想过将因而输了赌约?”

  “环彬原是打算王爷无力判定时,环彬再出面;而今日照着环彬的想法进行,如此一来,又有何输赢之分?”她早已确定事情会如此发展。

  “难道你不怕本王翻脸不认账?”朱熹宣浅笑道。

  “若是怕王爷不认账,环彬也不会和王爷赌了。”是的,这一切全在她的掌握之中。

  朱熹宣楞了半刻,随即爽朗地扬起震天价响的狂笑;他从没想过,原来在她的心目中,他是一个如此信守承诺的人。

  倘若玉环彬是个男子,他必定会大力网罗,让她随他共处世事;可玉环彬是个女子,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将她占为已有。

  “环彬已然忘记玉门惨案了吗?”朱熹宣收起狂肆的笑语,正色地道。

  “忘?”玉环彬摇着手中纸扇,放肆地笑着。“如何能忘?环彬不敢说玉氏一门忠烈,但环彬敢说,玉氏绝无反叛之心;然而,玉氏遇着今日的下场,任谁也无法释怀!”

  笑意退去,取而代之的是她眼中残留的恨意。

  她不是忘了,更不是原谅了大明朝对她玉氏一族无情的对待;她只是不想再提起残破的过往,那并不代表她已经释怀。

  朱熹宣一楞,脑中倏地浮现怜华梨花带泪的柔弱模样,心中是不舍得紧,却又无计可施。

  虽然赵池云的死不是由大明朝下的毒手,可却和大明朝脱不了关系;说是无道浮靡的大明朝杀了他,一点也不为过。

  若是圣上能够多体恤百姓,少听信官宦之言,或许悲剧能够少一点。可他只是小小一位无实权的王爷,教他如何能扶持倾倒的朝政?

  “大明天子听信乱臣贼子之言,将我玉氏满门抄斩,而后却又因听信那贼子之言御驾亲征,导致遭外族掳获,让环彬不知该为他的无知而笑,还是为他的无能而哭?王爷,你认为呢?”

  玉环彬看着面有难色的朱熹宣,随即又自顾自地说:“而今,新天子易位,却又是另一位懦弱;无能无用之辈,酒林肉池、笙歌达旦,荒废国事、不理国纲。君主体制,何以治尔?如此天子,何以服众?”

  玉环彬说得痛快,心中却是痛楚得难受。

  只因,她所说的国是大明朝,她口中的天子,是这大明朝的圣上,她原该抛头颅、洒热血效忠服从的圣上!

  可她做不到,千千万万个不愿意!

  然而,她心中尚有一个疑问未解,她只想知道……

  “王爷可知当年玉氏一族为何会遭横祸?”这一个疑问,她一直无法解开,无法明白玉氏一族到底犯了何种滔天大罪,亦或是卖国求荣、妖言惑众,才让圣上下令灭她玉氏?

  朱熹宣一双黑眸直瞅着玉环彬因家破人亡而不服的忿忿不平目光,思索着该不该讲出那个荒诞不经的理由。

  说了,或许他的人头也会落地……可……这能不说吗?

  “五年前,你随玉茗璋一同面圣,你极得圣上喜爱,圣上遂有意将你纳入后宫;可是你却一句话得罪了王公公,让他在圣上面前参了你一本。”朱熹宣举起酒杯,浅啜着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