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言情小说手机站 > 魅眼王妃(上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白天 黑夜

第 30 页

 

  “出了什么事?张大人呢?张大人应该在吧?”当汍婆将这个消息转告她时,若儿不顾头晕目眩,情急地穿鞋下地。

  “你要去哪里?”

  “去找安超,让他再去打听,看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
  若儿走出门口,看到了安超和另一名士兵,立刻问道:“宫里发生了什么事?王上还好吗?”

  此刻,她一心想的都是拓跋圭的安危,完全忘了他们之间不久前的龃龉。

  知道她着急,安超和那个士兵连忙将宫内发生的事告诉了她──

  今晚,勿忸于族首领于桓忽然作乱,先骗说有急事要面见王上,然后杀死守门卫士,率领早已埋伏于宫外的部众攻入王宫,想行刺拓跋圭。大将军闻讯后率兵赶到,将他们大部分人制服,于桓则带着少数人逃出王宫。

  大将军率兵追击于桓,却在宫外遭到一路强盗伏击。

  那伙人打的是善无刘显的旗帜,使的是攻城略池所用的强弩,箭雨攻势猛烈,大将军不敌,只得看着于桓等人迅速逃逸。

  赶回宫的拓跋圭,下令封锁王宫、追查内情,并亲自率军追捕于桓和刘显。

  这个事件,虽然王上安然无恙,但王宫内死伤数十人,是复国后短短两个月来最严重的事件,因此无人能够安眠。

  四部大人和张衮、管迁,按拓跋圭的指示,审讯今天出入王宫的每一个人,尤其是被俘的于桓手下,很快查清了案情。

  于桓早与刘显勾结,预谋发动内乱,并重金收买了宫中的两名卫士,趁今天他俩把守王宫大门的机会,里应外合混入宫中,一路杀到王上寝宫,当行动失败后,那两名卫士也跟随于桓逃跑了。

  王宫内人心惶惶,与它相邻的长平府内同样躁动不安。

  拓跋窟咄因于桓竟没有跟他商量就敢在他的地盘上动手而生气,更为他发动这个原是非常合他心意的事件,最后却功败垂成而暗自遗憾。

  现在,他唯一希望的是,他所得到的消息正确,那于桓果真跟拓跋圭的死对头刘显搭上了线,如果那样,借助刘显的势力,这次说不定真能除掉他的眼中钉,心头刺,让他一圆做国君的美梦!

  ***

  羊舍内一片寂静,只有一盏小小的油灯放射着幽黄的光。

  若儿坐在卦盘前沉思,惊讶并苦恼自己对今晚宫中发生的事,居然没有预感。

  然而,当她凝视着飘渺的火烛时,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画面,而她的心随之颤栗,因为那正是她被迫替王上的迁都占卜时,所看到的景象──王上高大的身影正沉入血海!

  那分明预示了王上的厄兆!

  可是,由于她被后面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干扰,沉浸在感情的得失中,而忽略了那个重要的警讯。

  如果王上发生了什么事,那就是她的责任,是她的错!

  她内疚又焦虑地握住一个龟甲,微闭双眼,回忆着当时所看到的其他影像,在心里呼唤神灵给她力量,给她指引方向。

  刀光剑影、阴谋背叛,死亡的号叫,血海中挣扎的高大身影……

  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,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袭上心头,黑色与红色交叉出现,干扰她的视线,让她看不清究竟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情,而她的身躯颤抖,她手中的龟甲仿佛有生命似的动了一下,而且越来越烫!

 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,若儿不由得睁大眼睛、张开手掌,手中的龟甲落在了卦盘上,龟甲上出现个红色的十字叉。

  老天,那是个不祥的符号!

  “王上!”她抓住胸襟仰头闭目低唤。“你在哪里?请给我一个提示。”

  没有提示,没有图像,只有门外呼呼吹过的风,和草原走兽夜行的脚步声。

  良久,她保持着这个坐姿不变,闭眼反覆恳求神灵给予提示。

  在她沉思时,汍婆一直安静地坐在她身边,像保护幼狼的母狼那样保护着她。

  忽然,一声近乎痛苦的抽气声从若儿嘴里发出,她眼前出现一幅清晰的画面:陡峭的山谷里,朝霞中,拓跋圭骑马向她奔来,脸上带着她记忆中的刚毅和勇敢,可是当她几乎可以摸到他时,他忽然从马背上坠落,身上插着箭……

  “神灵助我!”

  若儿伸出双臂想接住他,可是接触到的是空气,而他连同画面一起消失了。

  “是王上。”若儿跳起来。“我得去救他,赶在太阳升起前一定要找到他,阻止他们杀死他。”

  “冷静!你这样子救不了王上,还会毁了自己。”乳娘一把抓住她。

  来不及仔细解释,若儿匆匆将刚才看到的景象告诉乳娘。

  “我得去,这个时候,只有我能帮助他。”她走向门口。

  汍婆不以为然。“你要如何去?你怎能确定是哪个山谷?”

  “我会让安超陪我去,他一定知道王上在哪里,如果他不知道,我们可以去找张大人,反正一定有人知道王上的去向。”

  在她的坚持下,汍婆替她开了门。

  门一打开,她的眼泪倏地流了下来。“多情。”

  她扑了过去,抱住在月光下更显得英俊神勇的骏马,欣喜这固执的“多情”,在她最需要它的时候,出现在她面前。

  “我的多情,你是神灵赐给我最好的礼物,我不该赶走你。”她的面颊贴在骏马温热的背上,刚才的慌乱奇异地平息了。

  “带我去找王上,帮助我救他脱离险境。”她在它耳边低语。

  之后,张衮和管迁听说了若儿的预感后,立即派了二十名士兵,陪若儿和安超前去寻找王上。

  ***

  夜幕深沉,春天的蒙古高原,夜风依然冰凉刺骨。

  磬风谷在暗夜中显得格外宁静而幽暗,一条石径在月光下宛如一条白色丝带缠绕在起伏的山峦中,道路两边的树林间不时闪过耀眼的银光与月色相呼应,让人猛一看以为流星坠落了山林,可是仔细一看,那却不是流星,而是兵器、铠甲,以及马匹身上的护甲发出的光芒。

  原来,山坡上早已埋伏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。

  紧捱着树林搭起的帐篷前,刘显与他的谋士们正坐在石头上注视着山谷。

  他们身侧的树木、草石间,士兵们或坐或躺,偶尔有士兵在林子里走动。

  “主公休息吧,如此静夜,五十里外就能听到马蹄声,咱们走了这一路,什么都没听到,也许拓跋圭不会追来了。”与刘显面对面坐着的副将说。

  刘显抬头看看天空,明亮的月光下,他那对大小眼闪动着诡谲的光芒,给人怪异的感觉。

  他问身边的于桓。“你确定将我的帅旗打出去了吗?”

  “确定。”于桓赶紧回答:“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主公的计谋执行的。”

  “那就好,只要知道你是我的人,是为了我去袭击他,拓跋圭一定会追来。”刘显阴沉沉地说:“只可惜他当时不在王宫,否则此刻的他肯定落在我手里。”

  “是很可惜。”于桓紧张地回应着。

  自从管迁携带有利于拓跋圭血统的证据出现在牛川后,他的日子就很不好过,除了受到拓跋窟咄的辱骂外,还整天担心被管迁认出。

  虽说那个雨夜他穿着雨披,遮挡着脸,但作贼心虚的他,总害怕受到报复,于是起了叛逆之心,并投靠刘显,成为刘显谋杀拓跋圭的帮凶。

  “只要将他引来,你也算立了头功。”刘显不知他的心思,只顾想着要如何除掉困扰自己多年的心头刺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