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派一队人去怡妃的家乡看守。”他思忖着布置人马要将她再次抓回来,但是直觉告诉他,她不会是陪母亲回家,因为这不是她逃出宫的目的,也不是她母亲进京的目的。
“再给王利追发一封信,告诉他,倘若有任何人上门打探唐可怀的案情,就地扣下,不许放跑来人!”
“是。”
又回到东都了。
唐可怡深深呼出一口气。现在和她不熟的人已经认不出她的样子了,她买了一身东岳文人最常见的青衫,扎好方巾,手中握着一把折扇,再加上她的容貌本来就不是惊艳型的,换成这身装扮之后,时常听到周围人评价她的话都是——那个俊俏的小后生。
外型上是骗过所有人了,她将娘亲安置在郊外的一幢小民房里,这地方是徐家老夫妇借给她的。
她那日一早带着娘和丫鬟悄悄离开宿县的时候,无意中又遇到了那对老夫妇。
徐婆婆好奇地问她要去哪里,说是有人曾经向她打听过她的下落。
她情急下编了个借口,说是京中有登徒子要对她这个寡妇染指,本想要逃跑,可现在又得要带着娘亲回京,怕没有安身之所。徐婆婆是个热心人,立刻义愤填膺地说:“难怪来打听你消息的那个人看起来凶巴巴,就像官差似的。要不然这样吧,我们俩要过一段日子才会回京,南城外曲流村里有两间小房,现在让隔壁的张婶照应着呢。你就先和你娘去那边住,避避风头吧。”
唐可怡喜出望外,连声谢过徐婆婆,来到曲流村,就这样安顿下来。
她不能告诉娘说自己是从宫里逃出来的,也撒谎自己是和皇帝告假出宫省亲。
娘对于她一直在外面流连,没有回宫之事觉得奇怪,她便笑着辩解说这是因为在外面打听弟弟的消息比宫里方便。
然后她将母亲托付给邻居张婶照应,自己只身回京。
进城门的时候,被城门的守军拦住,拿着一幅画像对照她看了好一阵,还嘀嘀咕咕地说:“这小子怎么和画像上的人倒有些相似?”
她猜测是宫中为了搜捕她而画了她的肖像,就故作坦荡的笑道:“军爷是要找什么人吗?不知在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?”
因为她穿着男装,气度从容,全无半点女儿的忸怩之态,军卒虽然起了疑心,却也没有认真细查就笑道:“你若是个女人,我就要扣下你了。现在赶快走吧。”
唐可怡客客气气地拱手做了个揖,扬着扇子走过城门后,才轻吁一口气,将刚才紧张的心情稍稍平复。
再过四五天就是科举开考的日子,摆在她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难题:如何应考?
她并不是担心自己的学识,在藏书楼浸淫书海多年,所有举子学过没学过的知识她早都斓熟于心,而是东岳的科举规定,一定要先从乡中选拔考试够格的人才,登名造册,呈报朝廷之后,才算具有正式参加大考的资格。
可她这样一个连真实姓名、身份都不能公诸于众的人,该怎样去应考?
她一边想着,一边在路上徘徊,直到路过一座府邸门前时,忽然停住了脚步。
这座府邸门前车水马龙,有很多人进进出出,好不热闹,最重要的是,进出的客人大都很年轻,像是应考的举子。
她好奇地拉住一人打听,“这是哪里啊?”
“这里你都不认得吗?”一名书生不耐烦地用手指了指府邸门上的匾额,“这是文学院张大人的府邸啊。”
唐可怡眼睛一亮,“这么多人进进出出的,今年莫非是张大人主考?”
书生看着她笑,“你这个人,是不是也是进京赶考的?怎么会连主考官是谁都还没弄明白?”
“那,你们来这里是……”
那书生倒也好心,看她全然不懂人情世故似的,便多说了几句,“本来主考官的府上应该是举子避讳的地方,但是大家一起去,反而堂而皇之,无须避忌。张大人为人谦和,又非常惜才,就算日后不能高中,只要得张大人金口一赞,也不算白来东都一趟,所以大家才会纷纷前来拜见。”
唐可怡又问:“要见张大人,是否要带什么礼物?”
那书生嗤之以鼻,“张大人平生最恨那些龌龊的官场黑暗,所以明令谁要是带礼物上门,他就会下逐客令。你看大家不都是空着手来吗?”
她眼珠一转,笑道:“听兄台这么一说,我对张大人也非常倾慕,不知道能不能跟着兄台一起进去见识见识?”
那书生得意地拍着胸脯应允,“这好办,我已经递了拜帖,你跟着我来,就说是我的同乡就好。对了,你叫什么?”
她迟疑一瞬才答复,“我叫……唐可怀。”
“哦,是唐贤弟,那咱们就进去吧。”唐可怡一撩衣摆,跟着他走进高大的张府大门。
皇甫夕坐在朝堂之上,静静地听着臣子们一一禀奏。
未登基前,这个一直让朝臣们当作茶余饭后闲聊的对象,暗中摇头的王爷,如今已然是个眉宇冷凛,动静让人万分紧张的一国之尊。
少年时的皇甫夕最喜欢笑嘻嘻地和人打趣,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和蔼可亲。但是先后经历了海外使臣和边关守将这两个重大角色洗礼之后,他再回到朝中,已让过去那些自以为熟悉他的人戚到陌生。
他的话越来越少,少到整个早朝之中他几乎可以不说一个字。
而在所有朝臣自以为可以松一口气,回府大吉之时,他却一个个叫到卧龙宫单独训话。
在朝上若是说错一句话,皇甫夕绝对不会让他好过,先要写“每日一省”,字数不得低于万言,然后要提出改过措施,两日内呈报,若不合格,每日一省字数就要加倍。就算是朝上没有说错话,皇甫夕也不是好相与的皇帝。边关军情、朝中政务、河道防御、吏治革新,任何一处都有可能被拿来做为谈论的话题,而且他绝不允许臣子在被问到的那一刻楞了神,答不出来。若答不出来,就要回家闭门思过,美其名日:读书省事。读不完他指定的书籍,交不出一万字的读书笔记,停薪罚俸,职位高悬,何时能回朝就全看他日后是不是还能想得起这个人来了。
也因此,朝中人人自危,下朝后都忙着回家读书,生怕皇帝出了个什么刁钻古怪的问题无法回答。
在所有的朝臣之中,唯一能在皇甫夕面前顺利过关的,就是文学院张宗府张大学士,他是三朝元老,饱读诗书,学识渊博,曾是皇甫夕的儿时老师,也教过诸多皇子,因此地位不同,皇甫夕亦对他十分礼敬。
今日张宗府按旨到卧龙宫参见皇上,走到殿门前时,只听到皇帝在殿中冷笑一声,发声道!
“果然如此,不出朕所料。既然如此,王大人,从明日起你专责此案,好好查一查到底是谁下的这个毒手,朕要准确回报。”
从殿中退出来的是刑部的王利王大人,两位官员互相拱拱手。王利笑道:“张大学士也来聆听圣训了?”
“你呢?陛下今日心情如何?”张宗府看他并不像被训得灰头土脸的样子。
他低声说:“陛下近来可真是神了,出了京一趟,倒连一桩杀人案其中的古怪都提前洞悉了。”
“什么杀人案?”张宗府好奇一问。
“本来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小案子,一个今年就要赶考的举子,犯了杀人案,上京途中意外死亡。押解的官差上报了一个暴病而死,但是陛下却下旨彻查,一定要开棺验尸。一查之下,果然是被人用钝器重伤致死。陛下很是震怒,便命我彻查清楚。”